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人力资源 >> 绩效考核 >> 资料信息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考核实证研究(doc 48页)

所属分类:
绩效考核
文件大小:
527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上市公司并购,并购绩效,绩效考核,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考核实证研究(doc 48页)内容简介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考核实证研究目录:
第一章 企业并购概述
第二章 相关实证研究回顾
第三章  研究方法、样本选取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  绩效检验模型和统计分析
第五章  结论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考核实证研究内容提要:
    首先,从总体上看,并购当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不大,但是在并购第二年,公司的业绩有了显著的提升,并购后一年(2001年)比并购当年(2000年)和并购前一年(1999年)的业绩都有所上升,说明公司的总体绩效是在上升。从正值比率的角度来看,并购后一年(0.64)比并购前(0.51)也有上升,说明业绩上升的公司数量在加大。所以上市公司并购的总体绩效是在上升,并购是有效的。这个结论和西方学者的研究有所不同, Jensen和Ruback(1983)的研究显示,从60年代到80年代,并购公司的收益逐年下降,到了80年代已经是负数了。所以出现这样的结论可能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密切的关系:第一,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时间不长,企业并购市场竞争程度相对缓和,因而使收购企业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第二,我国的监管体系相对来说还不是特别的完善,很多的的并购只是报表性的并购,实质性的并购很少,不排除为了业绩粉饰或报表虚假的可能;第三,由于样本量较少、所取时间段较短,并购后企业业绩的变化趋势还不能就此得出确切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其次,在横向并购的当年Y2000-Y1999虽然为正,但是表现的不是特别的明显,正值比率也不是很高,可以认为上市公司绩效变化不是很大,说明企业在并购当年还需要一个相互融合的整合过程,在生产规模扩大后,不一定能马上就产生规模效应,但是在并购后一年,绩效有了显著的提升,正值比率也有很大的提高,说明横向并购的绩效是呈现上升趋势,并购的效果比较明显。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历史较短,规模经济的效果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进一步检验。公司规模的扩大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不经济的。大公司的效益不一定好,小公司的效益也不一定差。大公司可以取得规模效益,有些行业的小企业照样可以通过相互的联合与协作,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并购并非是简单的1+1,也不是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而必须实现公司内部的优势互补,才能取得并购的效果。规模经济的产生是伴随着公司内部资源、结构的调整过程而逐步积累起来的。从现有资料和发生的案例来看,并购并不完全会产生规模效益。在中国特定的市场条件、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环境下,并购并不是完全市场化和有实际价值的并购,有很多的非市场化因素。在国外很成熟的东西,在国内则要受到很多外部条件的限制。所以,并不能从企业短期的并购行为来看它长期的发展。在缺乏长期统计资料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利用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的总体结论是,2000年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横向并购的绩效比较稳定,并购活动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的业绩得到了提高,是有效益的。
    再次,纵向并购总体的业绩是上升的,但是在并购后正值比率有所下降,说明少数公司在并购后致力于行业的整合或在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取得了并购上较大的成功,多数的公司并购后业绩并没有提升。由于纵向并购样本较少,其统计结果容易受到个别极端值的影响,所以有关的结论和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最后,混合并购涉及产业转型的问题,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从实证分析看,并购当年上市公司混合并购的业绩是下滑的,这主要可能是由于涉足一个新的行业,对专属于本行业的行业管理能力、行业人力资本等缺乏基本的了解,而这些资源的整合是需要时间的。从理论上来讲,产业转型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良好的盈利性和不俗的市场价格,能够促进企业有效的提升。实证分析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在并购后的第二年,上市公司的业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正值比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企业的产业转型毕竟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活动,这种风险存在于上市公司对每个产业动态和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与对转型时机的准确把握之中。如果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及产业演变的趋势、产业间的关联性,那么并购后的业绩即使有增长,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短期效应,甚至并购后的优质资产可能再次沦为劣质资产。这样的并购不但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反而会加速企业的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