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人力资源 >> 职业规划 >> 资料信息

HR职场兵法经典解读(doc 7页)

所属分类:
职业规划
文件大小:
579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hr职场,职场兵法,经典
HR职场兵法经典解读(doc 7页)内容简介

HR职场兵法经典解读目录:
一、 用人之先,在于识人
二、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三、 用人须鉴古察今
四、 用人先审"三本"
五、 人才是非有准则

 

HR职场兵法经典解读内容提要:
明德才兼备为标准:
要评估人,无非德才两者。德的内涵包括个人品质、伦理道德、政治品德;才指才智、才干、才华,等等。人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问型,一种是事业型。而人才的形成是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德才兼备的人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要发现人才,主要是根据其德才的表现。但要认识人则需要时间的考验。如人的政治品质,平时难看出什么问题,在非常时期则好坏分明,古代的忠臣义士大都是在危难时刻涌现的,所以,有人将之总结成一名格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才能也需要考验,有些人能说会道,在实干时却很窝囊;有些人平时默默无闻,但在实践中却才能毕露。
用人以德才兼备最好,但在大量的需要人才的时候,只能以掌握现有的人才资料,按其德才而任用。古代英明之主驾驭人才,是待之以诚,纠之以法,赏功罚罪,使之缶上,不敢为非,这是爱护、培养、发展人才的根本法,至今仍很值得借鉴。
识人须明德才兼备为标准,就是说,要知其人,必须考察其德才,而以德为其灵魂,重在其实践。
强调德才兼备。周朝吕尚在《六韬•龙韬•论将》中讲到将有五才,"勇、智、仁、信、忠也。"它解释为"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春秋初期管仲在《立政》篇中说:"君子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源也。"就是说,朝廷选拔人才,需要审慎地掌握三个条件:一是道德品质是否与他所处的地位相称;二是功劳是否与他所享受的薪金待遇相称;三是才能是否与他所担任的官职相称。"德、功、才"是三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我国古代比较早、比较全面的人才标准。
孙武说:"将才,智、信、仁、勇、严也。"东汉王符在谈到军事将才说:"将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是故智以折敌,仁以附众,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在古代人才思想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是曹操提出的"德识才学体"五德皆备的思想。
三国时的刘劭著的《人物志》是中国古代思想史是保留下来最完美的人才专著。在这部著作中把人分为"兼德、兼材、偏材"三类,即德行高尚者、德才兼备者与人才高德下者三类。作者明确推崇德才兼备的人是最高尚的。对德才关系做了较为全面、较为精辟论证的,是宋朝的司马光。他明确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说,德与才是不能分开的,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从德和才两个方面出发, 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在用人时,如果没有圣人HJCY子,那么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因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而愚者虽欲为不善,但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这就是说,有才而缺德的人是最危险的人物,比无才无德还要坏。司马光还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人的才,而忽视了德。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司马光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家,自然有他的思想局限性,但是就德才关系本身的分析来看,论述比较深刻,有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