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人力资源 >> 人力资源知识 >> 资料信息

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与保障机制研究报告(doc 34页)

所属分类:
人力资源知识
文件大小:
8401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杭州,农民工,城市,保障机制,机制研究
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与保障机制研究报告(doc 34页)内容简介
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与保障机制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粮食问题的解决,农民自己就地办起了乡镇企业,部分农民进入乡镇企业工作,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劳动,拿乡镇企业的工资。就职业而论,他们已经是工人,但户口仍然是农业户口,户籍身份是农民,仍然耕种着集体土地,他们成了“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扩展到城市,城市的二、三产业迅速发展,需要大批廉价劳动力,于是部分农民“进厂又进城,离土又离乡”,其工人身分更强化了,但他们的户籍身份仍然是农民,所以仍然称他们为农民工(陆学艺,2003)。农民工群体的出现,更新和壮大了产业工人队伍,强劲地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了农民脱贫增收和致富,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为解决“三农”问题踏出了一条坦途 。同时,农民工阶层的出现也引起了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以至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变(陆学艺,2003),尤其是随着农民工进城年份的延长,其非农就业技能不断提高,对城市的认同度不断增强,希望融入城市的愿望也不断增强。然而,城乡二元体制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始终是城市的边缘群体(陆学艺,2006)。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工作权利受限制,劳动权益缺保障,政治权益常错位 ,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极艰苦、居住无定所、生病难就医、子女难入学、养老无保障、夫妻少团聚、子女少亲情。农民工在城市的种种境遇,直接影响工农、城乡关系,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影响社会安定的大局。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城市就业容量、居住容量大大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经济基础。如果我们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出发,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对于农民增收、繁荣城市、发展工业、促进城市化、扩大内需、推动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从杭州实际看,杭州外来流动人口达218万,务工人员137万,其中农民工占80%以上,是杭州户籍人口的1/6。近百万农民工工作生活在杭州老城区,约为老城区人口的1/2,而他们主要的生活空间却局限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随着农民工在杭州工作年限的延长,他们工作、生活、看病、子女读书、养老等问题已日益凸现,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杭州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特征
    为了真实地反映农民工融入杭州城市社会的状况,在杭州市总工会的协作下,笔者对600个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505份。其中工业94人、建筑业138人、服务业244人、个体从业者17人、技术服务12人。根据陆学艺先生对农民工4种社会属性的界定 ,本课题再从505名中剔除了17名个体从业者,因为他们不具备“受雇用”的属性,他们与普通农民工已分属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社会阶层。因此,余下的488名来自农村、在杭州受雇并从事非农产业、目前身份仍为农民的农民工。在488个农民工中,从性别结构上看,男性占73.5%;女性占26.5%;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占69.5%,35岁以上的占30.5%;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6.6%、高中及相当学历占36.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8%;从业行业结构看,工业占19.3%、建筑业占28.4%、服务业占50.0%、技术服务点2.5%;从来杭年限构成上看,2年以下的占22.4%、3-5年的占36.6%,6-10年的占26.5%、11-20年的占7.4%,20年以上的占7.1%。下面就农民工融入杭州城市的主要特征进行分别描述与分析。
    (一)农民工的经济融入度主要是指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收入与消费状况。通过多年的城市工作与生活实践,农民工了解的就业信息不断增多,个人资本、技术技能不断提高,城市适应性不断增强,就业领域不断拓展。据调查,在近10年中有19.9%的农民工就业发生了行业转移,其中77%转移了一次行,23%转移了至少2次行。在近11年中有21.3%的农民工就业发生了工种转移,其中72%转移了一个工种,28%至少转移了两个工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能力的提高。经历20多年的打工生涯,有的农民工自筹资金,自谋职业,已成为个私经营者;有的农民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有的还在城市购房成家,跻身于城市中产阶层。所以,从总体看,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经济融入程度不断提高。但同时,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在就业、收入等方面的不平等还是比较明显的。如,在就业途径方面,农民工就业信息的获得,就业岗位的介绍等还是主要依靠“亲缘”或“地缘”形成的社会网络。在就业领域上,农民工主要从业于服务业、建筑业、工业、家政等行业。即使在就业转换过程中,无论是单位性质的转换,还是行业、职业的转移,农民工仍然主要在低职业领域的水平方面转移。在收入方面,同行业农民工也比城镇劳动力低得多,绝大多数农民工的收入相当于城市正式职工的1/3,有的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如果加上本地劳动力住房、福利待,两者的收入差距更大。在经济融入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有:
    1、劳动力市场不健全
    杭州劳动力市场主体单一,高层人才市场运行良好,中、低层劳务市场数量少、规模小、监管不力,主要服务于农民工的劳务市场的就业歧视、职业安全、权益保护等问题突出。不少劳务中介机构不规范,甚至非法中介时有出现,造成农民工就业信息不灵、就业渠道不畅,就业途径主要依靠社会网络。如表1所示,在488个农民工中,工作由亲戚介绍的占34.0%、老乡引路的占26.0%,自己主动应聘的占22.4%,由企业招工的占8.6%,而由劳务中介介绍的仅占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