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财务管理 >> 投资管理 >> 资料信息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与评价(DOC 11)

所属分类:
投资管理
文件大小:
828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实证研究,评价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与评价(DOC 11)内容简介
本文应用国外基金业绩评价中普遍采用的风险调整指数法、T—M模型和H—M模型,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1)经过风险调整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总体上优于市场基准组合;(2)我国基金经理的良好业绩是通过一定的证券选择来获得的;(3)几种不同的评价指标对10只基金业绩的排序结果非常相近,而且,即使不考虑风险因素,只根据基金净资产值的涨幅大小进行排序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文献回顾  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主要是根据投资基金单位净资产和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这两个指标来进行的。但显然基金的投资收益与股票的投资收益一样具有波动性,即具有风险,所以早期不考虑风险因素的基金业绩评价有很大的缺陷。  美国财务学者特雷诺(Treynor,1965)在《如何评价投资基金的管理》一文中,首先提出一种考虑风险因素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后人称为“特雷诺指数”。在财务理论中,衡量投资收益的风险一般采用两个指标:一是其历史收益率标准差δ,衡量投资收益的总风险;二是其系统性风险系数,即β的估计值。特雷诺认为,基金管理者通过投资组合应消除所有的非系统性风险,因此特雷诺用单位系统性风险系数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率来衡量投资基金的业绩。但夏普(Sharpe,1966)则认为对于管理较好的投资基金,其总风险可能接近于系统性风险,而对于管理不好的投资基金,其总风险可能因非系统性风险不等而相差甚远。因此夏普用单位总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率即“夏普指数”来评价基金的业绩。尽管使用不同的风险度量指标,许多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分别采用特雷诺指数和夏普指数评价基金的管理业绩,结果没有显着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