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知识 >> 资料信息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doc 33页)

所属分类:
管理知识
文件大小:
77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企业伦理,分析模式,体制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doc 33页)内容简介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目录:
壹、绪言
貳、企业行为的伦理分析架构
参、利益轴的移动──利润空间的改变
肆、伦理轴的移动──伦理空间的变化
伍、结论

 

企业伦理的分析模式与体制变迁内容摘要:
  对企业伦理研究影响最大的分析架构应属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Donaldson and Preston, 1995)。根据该理论,企业决策不应单纯以股东利益极大化为依归,也应该同时考虑员工、顾客、供货商、社区等利益相关团体。这个理论虽然很有道理,但在分析企业决策过程时,并不容易拿捏清楚。究竟谁应该属于利益相关团体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若是更进一步推论,我们可以发现,利益相关者理论要说服企业的依据,到最后一定还是与企业利润有关。例如说,有学者会试图游说业者好好的作好企业伦理,创造员工、顾客、股东三赢。因为如果员工受惠,生产力提升;顾客满意,乐于购买企业的产品;最后还是会创造股东的利润 。很显然,在分析企业伦理时,不能忽视利益这个根本的因素 (Stark, 1993)。
  根据 March (1994),无论是个人或企业的行为都有两种理性的决策逻辑。一是后果的逻辑 (logic of consequence),一是得体的逻辑 (logic of appropriateness)。在后果的逻辑下,决策者以理性的思维,根据决策的可能后果而决定采取何种方案。就企业而言,理性思维所要考虑的后果就是指企业的成本与利润。在得体的逻辑下,决策者只考虑在当时的情境下,他应该怎么做才得体,而不会考虑决策的后果。就企业决策而言,企业若是运用得体的逻辑,就会考虑企业所处的情境并进行利益关系者分析。
  例如说,台塑在决定如何处理汞污泥时,可能会想到该企业属于全国最具规模地位的企业,因此,他们在处理汞污泥时,不能「有失身分」,留下恶名。这样的决策考虑就是得体的逻辑。假定,该企业在处理此一废弃物时,决定采用外包方式以降低成本,虽然该企业知道外包厂商的处理能力不佳,会造成污染问题,但是,这已经是外包厂商的问题,而不是该企业的问题,就算发生环保问题也不再是该企业的问题,而且这种做法的成本最低,所以,就决定不顾可能的环保祸害而交由外包厂商处理汞污泥。这样的决策方式就是后果的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