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行业分类 >> 医疗机构管理 >> 医疗知识 >> 资料信息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DOC 20)

所属分类:
医疗知识
文件大小:
954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DOC 20)内容简介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用法  药物一直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 ,奎尼丁应用已近百年 ,普鲁卡因胺应用也有 50年历史。 60年代 ,利多卡因在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到 80年代 ,普罗帕酮、氟卡尼等药物的应用 ,使Ⅰ类药物发展到了顶峰。 9 0年代初 ,CAST结果公布[2] ,人们注意到在心肌梗死后伴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中 ,应用Ⅰ类药物虽可使室性期前收缩减少 ,但总死亡率上升。由此引起了人们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效益与风险关系 ,并开始注意Ⅲ类药物的发展。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现在广泛使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 Wilams分类 ,根据药物不同的电生理作用分为四类 (表 1)。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可能不是单一的 ,如索他洛尔既有 β受体阻滞 (Ⅱ类 )作用 ,又有延长QT间期 (Ⅲ类 )作用 ;胺碘酮同时表现Ⅰ、Ⅱ、Ⅲ、Ⅳ类的作用 ,还能阻滞α、β受体 ;普鲁卡因胺属Ⅰa类 ,但它的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NAPA)具Ⅲ类作用 ;奎尼丁同时兼具Ⅰ、Ⅲ类的作用。可见以上的分类显得过于简单 ,同时还有一些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能包括在内。因此 ,在19 9 1年国外心律失常专家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制定了一个新的分类 ,称为“西西里岛分类”(Sicilian gambit) 。该分类突破传统分类 ,纳入对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与心律失常机制相关的新概念。“西西里岛分类”根据药物作用的靶点 ,表述了每个药物作用的通道、受体和离子泵 ,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的离子流基础、形成的易损环节 ,便于选用相应的药物。在此分类中 ,对一些未能归类的药物也找到了相应的位置。该分类有助于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机理 ,但由于心律失常机制的复杂性 ,因此西西里岛分类难于在实际中应用 ,临床上仍习惯地使用Vaughan Wilams分类。药物作用的通道、受体及主要电生理作用见见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