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品质管理 >> 品质知识 >> 资料信息

机器人滚压包边质量缺陷的研究(DOC 59页)

所属分类:
品质知识
文件大小:
4982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机器人,质量缺陷
机器人滚压包边质量缺陷的研究(DOC 59页)内容简介
内容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人们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提高,同时,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使汽车进入小康家庭不再是人们的幻想。汽车的出现,不但可以扩大人们的日常活动范围,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使得日益冷漠的社会多了些人与人之间温暖频繁的互动。所以,汽车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汽车的问世到发展的百余年来看,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最初只需实用性、可靠性已提升到现今的美观性、安全性、实用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从最初的基本遮风挡雨要求已发展到防噪、防撞、防驾驶员疲劳以及外表美观、流线型、降风阻、轻亮化等综合性高品质的要求。这就对汽车车身的要求增加了许多条件,促使汽车外形需不断改进,进而对汽车覆盖件质量的要求就越来越高,结构要求越来越复杂,以及生产周期要求越来越短。并且覆盖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内外板包边的质量,而包边的质量又直接影响到车身的质量与车身的整体外观。在此情况下,各个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用大规模的工业机器人来代替传统的工人操作流水线作业,用机器人滚压包边技术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柔性好等优点来取代传统压力机包边模具占地多,能耗大,投资成本高等缺点。就是为了满足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而提出的越来越“苛刻”的条件。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是世人有目共睹的,迄今为止,它共经历了差不多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可以把这六十年分成四部分,即:第一部分是1953年-1984年,其中,在1953年7月15日这一天,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并且在3年之后成功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随后一段时间,还属于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步履还是比较平稳的;第二部分是1984年-1994年,在共和国成立35周年、改革开放6年后,汽车企业开始吸引外资,要与外国人合伙生产汽车的问题被推到了前台。接着是1994年-2000年,其中,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特别是轿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左右中国汽车近10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了。虽然用目前的眼光来看,这个产业政策还有许多局限之处,但还是解决了汽车发展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将“汽车”和“家庭”联系到了一起!最后一个阶段是2001年至今,对于进入21世纪的中国汽车,“家庭汽车”已不再是争论的热点,取而代之的是下一个60年,中国的汽车业如何经历多年坎坷挺直腰杆,开拓其下一个历程[ ]。
谈到汽车的发展史,不可避免的要提及汽车覆盖件的存在,其是指覆盖构成汽车驾驶室或车身的表面零件,也包括覆盖发动机以及底盘的某些表面零件。覆盖件可以分为外覆盖件和内覆盖件,其中,顶盖、前后车门外板、前围和后围外盖板、左右侧围外板等属于外覆盖件,是汽车车身裸露在外部人们能直接看到的部件。而被车身的其它零件所挡住的,如前后车门内板、前后围内盖板、左右侧围内板等,或被覆盖上内饰件的车身内部覆盖件叫内覆盖件。
汽车覆盖件与一般的冲压件相比较,具有材料薄、结构尺寸大、形状复杂、表面质量要求高,且多为三维的空间曲面结构等特点。就因为汽车覆盖件有表面质量、外形、刚度和工艺上的要求,就决定了其在冲压成形过程中变形的复杂性和规律性不易被人们所掌握,因此更容易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所以,在覆盖件冲压工艺的设计、模具的设计、以及模具制造工艺上也有其独特的特点,不能简单的把汽车覆盖件像对待轴对称零件那样,算出主要工艺参数和模具参数等参数进行设计,而在实际工程实践中,还需要大量应用经验比,以及冲压变形趋向性分析的联合运用来进行模具的设计和冲压工艺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