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学历类试题 >> 教育自学试题 >> 电子书信息

2002年4月全国自考《美学》试题含答案

所属分类:
教育自学试题
文件大小:
487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自考,试题,答案

2002年4月全国自考《美学》试题含答案内容简介

2002年4月全国自考《美学》试题含答案

 

课程代码:00037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

  C.审美的具象性               D.审美的个性

 

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

  A.直觉                         B.通感

  C.想象                         D.表象

 

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

  A.黑格尔                       B.马克思


..............................

2002年4月全国自考《美学》试题含答案简介结束,下载后阅读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