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市场营销 >> 市场分析 >> 资料信息

我国肉类产品出击国际市场(doc 36页)

所属分类:
市场分析
文件大小:
172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产品,国际市场
我国肉类产品出击国际市场(doc 36页)内容简介

我国肉类产品出击国际市场内容提要:
   我国肉类消费总量稳定增长,目前人均猪肉占有量为33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据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17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肉业大会上透露,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中,猪肉占据主要地位。由于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人口总量不断提高,同时,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为我国肉类消费提供一个稳定上升的空间。  
    
    他同时表示,从消费结构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猪肉的消费比例有所下降,牛、羊、禽肉消费比例不断上升。据统计,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肉类中,牛、羊、禽肉占3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肉类中,牛、羊、禽肉占21.5%,分别比199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类消费将进一步向数量增长与品质提高并举的方向发展。  
    
    另据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之比,由1981年的2.17下降为1991年的1.97,2003年进一步下降为1.83。  
    
    从消费方式看,社会化消费比重逐步扩大。2003年餐饮业的社会肉类消费量为1000万吨,家庭肉类消费量为2800万吨。


     美国环境组织世界观察研究所指出,过多的肉类消耗特别是大量高脂肪肉类和奶制品以及蛋类的消耗,正在导致一些全球性疾病比如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发病率增加。而且过度放牧还破坏了自然环境,消耗了资源。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认为,目前的肉类消耗方式对人类的健康极为不利。科学家发现,过量的胆固醇,饱和脂肪和蛋白质易引发心脏病等严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广为流行的含有高脂肪的汉堡包已经导致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

     世界观察研究所研究员布里安•哈维尔在该所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肉类生产已从1950年的4400万吨上升到了1997年的2.11亿吨。当今人类同大约10亿头猪、13亿头奶牛、18亿只羊和135亿只鸡共享地球资源。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中国家对肉类的消耗翻了一番,但是仍然只有发达国家肉类消耗的1/3。

    肉类生产和消费的增加导致过度放牧,饲料用粮大大增加,目前世界36%的粮食用于饲养牲畜。

      过量的牲畜和家禽粪便还会对江河湖泊和其他水源带来污染。在美国,牲畜所排泄的废物是人类生产垃圾的130倍。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9.2%,亚洲的86.0%,猪肉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猪肉既是中国城乡消费者肉食消费的主体,也是肉类生产的主体和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近几年,中国每年出口猪约30多万吨,其中一半为供应香港、澳门地区的活猪,每年200~300万头;一半为冷冻猪肉,以俄罗斯(占中国出口总量的60%左右)和中国香港地区为主。加入WTO后,中国养猪生产相对于欧、美、日等国家仍然具有优势,主要是价格上的绝对优势。

  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和饲料价格的降低有利于增强中国养猪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猪肉生产成本每千克为10.87元,英国为10.96元,丹麦10.63元,法国10.76元,荷兰10.21元,日本30.26元。中国仅为7元多一点,其中农户养生猪为7.29元,国有集体养生猪为7.55元,专业户养生猪为7.02元。进入21世纪,中国劳动力成本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廉价劳动力优势在较长时期内将不会改变。另一方面,中国承诺大幅度开放粗粮市场,进口玉米的关税将下调至配额关税,进口配额达到720万吨。

  据此测算,如果中国粮食政策实行“放饲料,保口粮”的方针,则粗粮的国内生产将下降12%,而进口可能增加148%,粗粮的国内价格将下降12%。这意味着国内配合饲料生产有可能实现低成本运作,导致饲养成本的降低。


  保有国内市场手段不仅靠关税
  中国猪肉进口关税目前有较大幅度降低(从45%降至12%),但进口数量增加有限。因为尽管中国居民消费以猪肉为主,但对鲜猪肉有较强的偏好,而大宗进口产品只能是冷冻猪肉,因而销路将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国际市场上的猪肉供应数量相对较小(欧盟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6%),进口增加时会显著拉动价格,从而引起国内供给和需求的调整。

  中国冷冻猪肉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出口港澳地区的活猪因当地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猪肉替代品的增多,呈缓慢下降之势。最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市场是日本。日本因养猪成本优势的丧失,成为亚洲最大的猪肉进口国,并主要从中国台湾省进口,其次是丹麦和美国。但是1997年中国台湾省的养猪生产和出口均呈现萎缩。中国具有邻近日本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只要在防疫方面增强竞争能力,就有可能抓住这一机遇。此外,受收入和人口增长的拉动,东南亚地区对猪肉及制品的需求将趋于增加。目前,越南人均猪肉量只有14.4kg,是中国人均占有量的41%;泰国为5.1kg,仅为中国的15%。因此,扩大中国猪肉产品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将有较好的前景。


  今后出口会更多
  目前,中国猪饲养量约占世界的50%,猪肉产量占世界的46%;1999年,中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6%;禽蛋产量自80年代中期、肉类产量自90年代初期,即已居世界首位,堪称畜牧生产大国。然而,与此并不相称的是,中国的畜牧产品出口量却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

  据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加入WTO后,肉类产品出口可享受低关税、少壁垒以及WTO成员国之间种种最惠国待遇,这将会有力地促进中国畜牧产品的出口。更有乐观的估计说、到2005年实现贸易自由化时,中国猪肉年出口量将会上升到600万吨,禽肉将净出口100万吨。

  另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市场猪肉、牛肉、羊肉价格仅分别为国际市场价格的57%、84%和54%。禽肉价格国际市场为中国的1.5倍~2倍,特别是鸡胸脯肉等由于需要手工操作,因此在价格上中国有着明显优势。因此,中国畜牧产品出口量小的根本原因,不在价格,而在品质,在质量检疫管理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