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人力资源 >> 环境管理 >> 资料信息

环境法概论(DOCX 59页)

所属分类:
环境管理
文件大小:
91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环境法
环境法概论(DOCX 59页)内容简介
(一)专门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一)中央政府的环境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一)主体
(一)义务性原则的概念与特征
(一)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全面发展的阶段
(一)以调整对象为标准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进行部门法划分的不适应性
(一)体现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一)促进流转
(一)保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一)农业文明时期
(一)十九世纪以前的特别物权法时期
(一)协调发展原则的概念与特征
(一)古代时期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预防原则的历史发展
(一)土地权属制度: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
(一)宪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一)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规划和决策之中;
(一)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
(一)总量控制的对象
(一)损害预防的适用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提出和试行阶段
(一)排污收费对象
(一)权责体系
(一)概念
(一)污染者付费
(一)污染防治法
(一)清洁生产
(一)清洁生产管理体制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手段和目的的双重性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一种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名称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环境是人类产生、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的管理体制
(一)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时期
(一)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试点企业范围
(一)环境规划的公定力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与特点
(一)环境规划的编制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哲学根源
(一)目标责任制主体
(一)社会化
(一)突发环境事件
(一)立法现状
(一)统管与分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环境保护法》第10条)
(一)编制各种自然资源规划
(一)联邦政府的环境管理机构
(一)自然环境
(一)自然资源与环境
(一)自然资源使用权在相关立法中的体现
(一)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取得:
(一)自然资源权利交易的层次
(一)自然资源的权属关系
(一)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一)自然资源的自然性
(一)评价范围和时机
(一)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一)起步阶段(1972—1978年)
(一)进行环境资源管理的法律依据
(一)适用范围
(一)预防原则的概念辨析
(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
(七)集约利用土地制度
(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三)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
(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体系化时期
(三)促进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
(三)公众参与程序
(三)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
(三)受益者负担
(三)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审核和颁发各种自然资源许可证
(三)客体
(三)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三)徘徊阶段(1982—1987年)
(三)总量控制的实施程序
(三)意义
(三)指标的分解
(三)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完善阶段
(三)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与受理
(三)排污费征收程序
(三)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的法律保障
(三)民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三)清洁生产的实施
(三)特殊区域保护法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与综合性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
(三)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的立法沿革
(三)环境标准的制定
(三)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
(三)环境规划的执行
(三)环境规划的拘束力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伦理学根源
(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制度时期
(三)突发环境事件的评估工作
(三)综合性
(三)编制程序
(三)美国民间环保组织
(三)自然资源与生产力的密切相关性
(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变更:主体或内容所发生的变化
(三)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消灭
(三)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三)自然资源的管理关系
(三)责任限额
(三)运行机制
(二)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二)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全面、蓬勃发展的阶段
(二)义务性原则与“义务共担”理念的关系
(二)产业革命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
(二)人类不断干预和改造着环境
(二)以调整方法为标准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进行部门法划分的不适应性
(二)企业事业单位在预防突发环境事件中的责任
(二)作用
(二)保护公众的环境决策参与权
(二)内容
(二)初创阶段(1979—1981年)
(二)加强政府环境责任,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政府的考核和监督;
(二)十九世纪初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单行法时期
(二)协调发展原则与环境优先原则的关系
(二)协调发展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二)各管理机构及其职权
(二)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预防原则的历史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土地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
(二)地方政府的环境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二)实施状况
(二)州政府的环境管理机构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
(二)开发者保护
(二)总量控制的范围
(二)技术性
(二)排污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阶段
(二)排污许可的原则
(二)排污费征收标准
(二)推动自然资源价值的真正实现
(二)有限流转
(二)清洁生产制度的概念与立法沿革
(二)清洁生产的推行
(二)特点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受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双重制约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确认的社会关系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
(二)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置
(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和历史发展
(二)环境标准体系
(二)环境标准制度的概念与立法沿革
(二)环境规划的体系
(二)环境规划的审批和发布
(二)环境规划的确定力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宗教根源
(二)生态化
(二)目标的确立
(二)确认自然资源权属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时期
(二)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法
(二)自然资源与绿色核算体系
(二)自然资源与资源产品
(二)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
(二)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变更: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的变化
(二)自然资源权利交易的种类
(二)自然资源的流转关系
(二)自然资源的社会性
(二)行政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二)评价文件的形式、内容和编制主体
(二)责任范围
(二)辅助性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
(二)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实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法律武器
(二)预防原则与传统法下的谨慎注意义务的区别
(二)风险预防的适用探讨
(二)鸦片战争以后
(五)区域性
(五)审批程序
(五)建设用地使用制度
(五)强化约束手段
(五)指标的考核
(五)排污许可监督检查
(五)排污费的使用
(五)新排污收费制度的正式建立并全面执行阶段
(五)环境标准的监督
(五)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五)维护我国环境权益、促进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法律工具
(五)跟踪评价程序
(五)进行自然资源行业监管
(六)后评价和跟踪检查程序
(六)国际共同性
(六)土地复垦制度
(六)完善激励措施
(六)排污费征收方式创新以及环境税费改革阶段
(六)法律责任
(六)监督检查并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
(六)责任追究
(四)2000年以后
(四)保险费率
(四)公众参与程序
(四)刑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四)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手段
(四)发展和完善阶段(1988年至今)
(四)审查程序
(四)征收自然资源税费
(四)指标的执行
(四)排污许可证的审批与颁发
(四)排污费的减缴、免缴、缓缴
(四)支持和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
(四)环境标准的实施
(四)环境规划的执行力
(四)环境问题产生的技术根源
(四)研究探索新排污收费制度阶段
(四)社会性
(四)耕地保护制度
(四)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消灭
(四)自然资源的其他关系
(四)自然资源的相对性
(四)违法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