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人力资源 >> 薪酬管理 >> 资料信息

某年亚洲工程师薪酬调查(doc 52页)

所属分类:
薪酬管理
文件大小:
289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亚洲,工程师,薪酬调查
某年亚洲工程师薪酬调查(doc 52页)内容简介
某年亚洲工程师薪酬调查内容提要:
从今年10月起的过去近一年时间里,全球电子产业变幻多端,市场起伏不定,在这种大环境下,亚洲电子工程师的薪资走势如何?他们的职业发展之机会又在哪里?为了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电子工程专辑》每年都会就亚洲地区工程师薪资和职业发展进行网上调查。我们结合调查结果和专访,重点分析了台湾、香港、韩国、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等国家电子产业工程师的相关情况,并做了精彩的分析和介绍。
台湾地区地区地区:人才需求旺盛 惟工程师应思索进一步提升价值
虽然整体电子产业的复苏脚步仍然在缓慢增温当中,但是台湾地区内对于电子工程师的需求情况却可用「人才孔急」来形容。光是今年就有包括友达、广达、明碁、神达、鸿海等公司大张旗鼓的表示要设立研发中心,而且征人的规模都以数千计算。因应这个趋势,在两兆双星计划的配合下,政府为解决科技人才不足窘境,也全面推动各种训练课程,培育更多的学生进入科技产业,并筹划海外科技人才的招募活动,网罗更多的海外精英回台湾地区就业。
从表面上来看,就业市场的情况似乎一片大好。但是根据我们此次回收到的问卷来分析,却发现在这背后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究的。最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大陆与印度市场兴起对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这个趋势当然不是一夜之间就发生的,然而从我们今年度第三次进行亚洲地区工程师薪资调查时,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些改变悄悄地产生了!
样本描述
在此次台湾地区地区回收的326份问卷中,若以从事的产业来分,IC及半导体最多,占22.1%,其次为计算机/外围20.9%、消费性电子14.7%、以及通讯设备13.2%,其余则分散于学术研究、软件、代理商等各产业中。以服务公司的营收情况来看,则呈现两极化的分布,年营收在1,000万美金以下的有28.2%,超过1亿美金的有45%,一个程度反映出现阶段台湾地区地区电子厂商营运规模的大型化趋势。若以受访者的工作内容来区分,品管工程师占28.2%最多,然后是硬件设计/开发有21.2%,以及销售/营销9.2%。
本刊于2001年第一次进行这项调查时,台湾地区地区工程师的平均基本年薪(不包括奖金等其它福利)为美金22,692元,高于韩国的20,516元、东南亚的16,587元,以及中国大陆的7,389元。但是去年,台湾地区地区似乎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冲击最深,平均薪资调幅为亚洲地区最低,仅有2.6%,低于韩国的4.9%,以及中国大陆的6%。所以从去年开始,台湾地区地区工程师的平均薪资便低于韩国,且逐渐拉近与中国大陆的距离。在本刊此次进行的调查中,由于将香港列入东南亚地区计算,因此使该区的薪资明显增高。但若只比较台湾地区地区、中国大陆、以及南韩三地间的薪资消长,则该趋势仍然持续不变,可从图一和图二各地区工程师拥有不同年资的薪资差异看出来。
当然,薪资多寡与各地的平均所得与消费水平有关,无法以同一标准来做比较。不过,当从这两张图中,我们也发现,台湾地区地区与中国大陆的薪资差异,随着资历越长越为明显,而台湾地区地区与南韩间的差异性则较为固定,甚至以年资15年以上为例,南韩与台湾地区地区工程师的相差就非常有限。
这个结果正解释了海峡两岸人才竞争的现况。台湾地区地区过去20多年来在信息电子产业的辛苦耕耘,造就了大批优异的中高阶技术与经理人才,这是中国大陆在短时间内,即使积极追赶也是无法取代的,到底人才的养成是长期计划,非一蹴可及。但是相对地,在基层工程师等级,年轻的台湾地区地区工程师就是必须得面对大陆工程师的竞争。尤其是,当台湾地区地区厂商大举扩争生产规模,而急需用人之际,对岸的丰富人力与成本优势,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
而以产业的发展来看,不可否认地在大者恒大的趋势下,大厂要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必定会将更多的设计与制造移到成本低廉、人力丰沛的亚洲地区。所以,工程师应该破除过去只需面对同一地区内人才竞争的观念,而将视野扩展到区域,或甚至全球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年轻的工程师来说,如何培养扎实的技术能力,提升自己的价值,是唯一能够在这场区域性的人才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不二法门。
但是,另一方面,从图三工程师在同一家公司的工作年资数据来看,似乎显示台湾地区地区与中国大陆工程师的忠诚度都不算太高,平均只有2到3年。当然,高科技产业的风险也高,常常会因为公司合并、组织重组或营运不佳等多种因素造成异动。特别是若以获利成长性的角度来比较,这几年台湾地区地区高科技的明星产业已经从早期的晶圆代工逐渐转移到IC设计,到最近的光电产业,这自然也会形企业管理员的流动。不过,从人才培养的观点来看,这样频繁的流动对于公司与员工都同样会造成影响,不但业者大叹真正的人才难求,而员工是否真的能在不同公司的环境下,持续提升技术能力,也是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