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人力资源 >> 激励与沟通 >> 资料信息

哲学思维与人文关怀(doc 39页)

所属分类:
激励与沟通
文件大小:
245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哲学思维,人文关怀
哲学思维与人文关怀(doc 39页)内容简介
     台湾地区最新实施的所谓「九年一贯教育」,编有「艺术与人文〔1〕」的课本,其内容包括「人与大自然」、「人与神」及「人与群体」三个主题 。从这些主题来看,则上述课本所谓「人文」,在概念上是模糊不清的,吾人在此只能猜想其所谓「人文」,可能是指「一切与人类相关的问题」。在新闻媒体上,吾人也常听到所谓「人文与科技的对话」的议题,在这个议题中,「人文」不再是指「一切与人类相关的问题」,因为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日益紧密,因而,这个议题中所谓的「人文」,可能是指「精神性」,这是相对于科技的「技术性」或「工具性」而言。事实上,在台湾近年来的流行观念中,「人文」好像被视作与「科技」对立。于是,「人文关怀」便被理解为补救「非人性化」的科技文明之不足。提起史怀哲 ,台湾地区的人大抵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人道主义」是「人文主义」的另一译名。说史怀哲是「人道主义者」,是说他牺牲自己的幸福生活,以忘我精神关怀他人。
      由此可见,目前在台湾地区流行的所谓「人文主义」,其意义是斑驳及不清晰的,吾人不妨称之为「通俗意义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在汉语又译作「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然而,若要了解人文精神,则首先必须认识何谓「人文」?及何故需要「人文」?在字源上说,欧洲语文的「人文主义」,乃与「人性」这个概念有关。后者不是出于希腊文,而是源自拉丁文“humanitas” ,这是英文“humanity”(人性)的字源。此外“humanitas”一字在文艺兴时代也是意大利文“humanista”一字所本,后者乃「人文学者」之意。人们常把文艺复兴视为人文主义的思潮。但是,「人文主义」一名可能到十九世纪初才出现。据说是在1808年,德国人尼堪马(Niethammer)以德文Humanismus来论述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的地位。1859年,惠歌脱(George Voigt)出版一本讨论文艺复兴的书,名为《人文主义的第一个世纪》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这个名词是十九世纪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