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人力资源 >> 绩效考核 >> 资料信息

疟疾培训资料(PPT54页)

所属分类:
绩效考核
文件大小:
1252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培训资料
疟疾培训资料(PPT54页)内容简介
一、概述(Definition) 疟疾是疟原虫经雌性按蚊(Anopheles)
叮咬传播的寄生原虫病。疟原虫经血流侵入肝细胞内寄生、繁殖,
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繁殖,使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
临床特点:   间歇性发作的寒战、高热,
继以大汗而缓解。间日疟和卵形疟常有复发。
恶性疟的发热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疾。
二、病原学( Etiology) 寄生于人体疟原虫有四种: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
卵形疟原虫(P. ovale) *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
*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 疟原虫的发育过程分两个阶段,
有两个宿主。蚊为终末宿主,人为中间宿主。四种疟原虫生活史相似。
三、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1.传染源:疟疾病人和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为按蚊,经叮咬人体而传播;少数经输血、垂直传播。
我国传播疟疾蚊种主要有以下四种。 (1)中华按蚊:
为广大平原间日疟流行区的主要媒介。 (2)微小按蚊:
是南方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山区的主要媒介。
(3)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是长江中下游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传播媒介。
(4)大劣按蚊 :旧称巴拉巴按蚊、是海南岛山林区的传疟媒介。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感染疟原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但产生缓慢,维持时间不长。其免疫力有种与株的特异性。
多次反复发作或重复感染后,
再感染时症状较轻或无症状。
4.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最严重,
温带次之。间日疟分布最广,遍及热带与温带地区,恶性疟以热带最多和最严重。
三日疟较少,卵形疟很少。 (2)季节分布:夏秋季发病较多。
(二)病理解剖(Pathology) : 疟疾的病理改变多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所致。
1.脾:急性期呈轻度肿大。镜检:在脾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含有疟原虫与疟色素。
疟疾长期反复发作后,脾肿胀明显,较硬,切面呈青灰色
,因有大量疟色素沉着。脾髓内网状组织纤维化,血管与血窦壁增厚,脾髓中多为大单核细胞。
2.肝:肝脏仅轻微肿大。肝细胞可有混浊肿胀与变性。
尤以肝小叶中心区为甚,Kupffer细胞大量增生,内含疟原虫与疟色素。
3.脑:恶性疟疾病人的脑组织水肿,充血显著,白质内有弥漫性小出血点。
镜检脑内微血管明显充血,管腔内充满疟原虫与疟色素。
含疟原虫的红细胞常呈现凝集现象,阻塞微血管引起灶性坏死与环状出血等。
五.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潜伏期:
间日疟短13~15d,长在6个月以上; 三日疟24~30d; 恶性疟7~12d; 卵形疟13~15d。
间日疟典型发作: 1.呈间日发作,突起畏寒,寒战,
面色苍白、唇指发绀,脉速有力。寒战持续20min~1h。
 2.寒战开始后,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
 全身酸痛,口渴,烦躁甚至谵妄,面色潮红
 ,皮肤干热,脉搏有力,此期持续2~6h。   
3.高热后期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骤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
自觉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感疲乏,历时30min~1h。
4.在两次典型发作之间有缓解间歇期,症状缓解,
可有乏力。初发时,发热可以不规则,几天后才呈典型的间歇发作。
间日疟未经治疗者,在疟疾发作5~7次后,
因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发作可自停,但红细胞内尚有疟原虫。
但其免疫力短暂,可在2~3月后再次发作,称为近期复发。

..............................
疟疾培训资料(PPT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