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企业管理 >> 采购管理 >> 资料信息

谈无标底招标采购的理论基础及其制度意义(doc 7页)

所属分类:
采购管理
文件大小:
59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无标底招标,招标采购,理论基础,制度
谈无标底招标采购的理论基础及其制度意义(doc 7页)内容简介
谈无标底招标采购的理论基础及其制度意义内容提要:
1、引言 自1980年代初开始,我国逐步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招标投标制度,这对于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这一制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 问题 。如,一些招标人暗箱操作、不通过竞争程序直接指定承包商;有些招标人与投标人进行权钱交易,行贿受贿,搞虚假招标,造成相当数量的国有采购资金流入不法分子的腰包,等等。这些工程领域的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扰乱了市场 经济 秩序。而多年来一直采用的传统的以标底为主要判据的招标 方法 ,存在操作方法与运作机制上的缺陷,是产生工程腐败的制度漏洞之一。2、传统招标方法的问题 分析  自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以后,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以标底作为评标定标主要依据的招标方法,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然而,在经济转轨期的一定阶段,这种招标方法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其对招标投标的推行 应用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是由国家统一制订的,而统一的定额、统一的价格、统一的取费标准是有标底招标的基础条件。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编制了各种类型的工程定额,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定额体系,其基本反映了我国建设领域当时的 社会 平均生产力水平,可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由于体制原因, 企业 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定额,企业定额的制定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因此,在 历史 条件下,面对招标投标这一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市场运作方式,以标底为主的招标方法成为主要应用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否则可能导致初始的招标投标市场的无序和混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 发展 和完善,传统招标方法的弊端日益显露。在以往的工程招投标方法中,工程的价格是按照国家的定额和取费制度进行 计算 的。在招标投标时,招标人和投标人均是按照同一套图纸、同一本定额、同一取费程序及费率进行标底和投标价格的编制,在所有的投标报价中最接近标底的投标人将被定为中标人。按这种定价方法, 理论 上,标底价格和投标人的报价应是相同的,其间若有差距也仅仅是计算上的算术误差。因而,这样的招标方法使得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成本低的投标人很可能因为投标价格低出标底浮动范围而成为废标或失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