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 资料信息

文化质量的偏至性(doc 15)

所属分类:
企业文化
文件大小:
581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文化,质量
文化质量的偏至性(doc 15)内容简介
文化是善恶并存的,而且,还往往只是让“善”或者是“恶”两面中的一面呈现出来。要么呈现出“恶”的一面,要么呈现出“善”一面;善恶是并存的,然而,却不会同时呈“现”出来。《周易》把有机系统的这种现象叫做“贞夫一”,即“正于一”。意思是对立统一于同一个有机系统内的阴、阳双方,在有机互动中,谁居于“正”位,谁就显示出来;另一方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因为居于“正”位的那一方,包容了暂时居于“偏”位的另一方,使其不能呈“现”,而屏蔽于居于“正”位的一方之内。也即是说,文化这个有机系统内的善恶双方,要么此方战胜彼方,要么彼方战胜此方,没有“第三条道路”可以走。一句话文化的善恶具有“偏至性”。
文化善恶的偏至性,进而又导致了文化质量的偏至性。任何一种自称为“高质量”的文化,只不过是其“善”的一面得到了暂时的张扬,而其“恶”的一面得到了暂时的屏蔽;同样,任何一种“劣质”文化,也只是其“恶”的一面得到了张目,而其“善”的一面被遮掩。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文化质量管理,首先就是要让文化“善”的一面得以尽力张扬,并随时警惕文化“恶”的一面的东山再起,进而使文化“善”的一面始终居于“正”位。其次,是要求我们必须在动态中去把握、管理文化的质量。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文化,当其显示出“善”的一面时,那也只是在动态中的暂时呈现,其“恶”一面正潜伏于“善”的背后虎视眈眈。“善”的一面只有在与“恶”的不息较量中,才能展现其“善”的风彩,一旦“善”的一面停止行动,或者是失去斗争的勇气,潜伏于其后的“恶”的一面就会倏然凸现。这又可以进一步得出第三点,即任何一种“高质量”的文化,只要被缰固化,其“恶”的一面就会突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你把它僵固了、封闭了,就必然会导致“恶”的结局。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述章节中曾经举过例子。譬如“中庸”思想,你把它僵固了,就必然会陷入折中主义;你再把它封闭了,则又可能会导致可以名之为“用柔主义”的局面,走向更加自我封闭、更加消极无为的局面。就是孔子阐发的仁、义、礼、智、信这样一些非常好的道德主张,如果不能在动态中去发挥它的功能作用,而是把它们当作一块招摇过市的招牌,那么,“仁”也好、“义”也好、“礼”也好、“智”也好、“信”也,就都有沽名吊誉之嫌,就会堕落为刘再复、林岗他们所说的“衣食饭碗”,甚至还会让一些人靠“卖德”发家。所以,《中庸》强调,要“合外内之道,故时措之宜”,也即要讲求“时中”,要在动态的时空中去把握任何一个文化有机系统,才能做到准确精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