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资料信息

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思想(doc 52页)

所属分类:
战略管理
文件大小:
841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国家能源,能源战略,基本思想
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思想(doc 52页)内容简介
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思想内容简介:
  过去的20年,中国在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了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成就。2002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1980年—2000年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而相应的能源消费量年均仅增长4.6%,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47(见表1),按环比节能量计算,1981-2002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近12.6亿吨标准煤,实现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目标。如此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仅在发展中国家罕见,即便在发达国家也很低。
    二是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一方面是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我国每万元GDP的能耗从1980年的4.28吨标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吨标煤(详见附图1)﹔相应地,每吨标准煤所创造的GDP,也由1980年的2335元(2000年价)提高到2000年的6880元。20年时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64%,年均节能率达4.6%。同期全世界单位产值能耗平均下降19%,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下降20%。另一方面,主要高耗能部门(如冶金、化工、建材、石化、电力等行业)的产品单耗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吨钢综合能耗、铜冶炼综合能耗、小合成氨综合能耗、内燃机车耗油等单耗指针下降幅度达到30%以上,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如火电供电煤耗差距由1980年的32.5%缩小到了目前的21%左右(2002年我国火电供电煤耗为383克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也由70.4%缩小到目前的20%左右。
    三是取得了相当大的环境效益。1981年—2002年期间,我国由于能源节约和少用能源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亿吨碳左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900万吨以上。并且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适宜当地特点能源项目(沼气、小水电等)和节能技术﹔在城镇地区实施建筑节能﹔开发和利用多种形式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近十多年来这些措施所带来的效益是每年节约和少用常规商品能源3000多万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万吨碳。从而,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上述成就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一是产业结构演进产生的结构效应。20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显著,尤其是占一次能源消费最大的工业部门(90年代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其结构性变化产生了明显的节能效果。一方面是附加值低、能源密度高的行业比重下降,而附加值高、低能耗的行业比重提高,如冶金业比重下降,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比重上升﹔另一方面是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出现较明显的升级。据测算,1980年-2000年期间,全国每年节约或少用的能源中有70%以上来自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带来的节能效果,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亿多吨碳。
    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制度效应。经济体制的深层次变革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已经初步形成,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逐步改变。源于市场的经济激励,提高了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加速了高物耗、高能耗企业、产品和技术的淘汰。能源价格体制改革的效果尤为明显,能源价格体制的改革经历了从指令性价格—计划内与计划外价格—逐步放开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价格的转变过程,逐步发挥价格机制对能源产品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1980年我国能源效率为25.9%,1992年为29%,12年期间能源效率提高3.1个百分点﹔实施金融、税收、价格以及投融资改革后的1995年,我国能源效率就达到34.1%(《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短短三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从节能率看,1981年—1990年十年间我国年均节能率为3.6%,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能源价格的逐步理顺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八五”期间,年均节能率达到了5.6%,“九五”期间,年均节能率进一步提高到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