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行业分类 >> 交通运输 >> 资料信息

船舶工业管理篇(doc 29页)

所属分类:
交通运输
文件大小:
132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船舶工业,工业管理
船舶工业管理篇(doc 29页)内容简介
船舶工业管理篇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国人对我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形成了一种复合的概念:一是碰到高科技,就只相信外国技术和产品,以致引进设备成了“技术进步”的代名词;二是对我国制造业,特别是科技含量高一些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敢恭维。“开放”了,一眼望去,只见洋人进来合资,来占领我们的市场,我们却没有还手的余地。但是,中国船舶工业却让国人开了一次眼界。从客观条件看,造船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在与国际强国竞争中占有一定的成本竞争优势。但我国船舶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军转民的大调整中,和航空、兵器行业的处境大同小异。这些年没有听见多少对造船工业的宣传,但从80年代起,我们的船舶工业就埋头苦干,也没有去着力争取合资,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开发,借助境外渠道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扎扎实实提高竞争能力,终于在真刀真枪的国际竞争中打开了一条生路。当然,船舶工业还受到现有体制和政策的种种制肘,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和世界造船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但它却是我国少有的能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工业。到20世纪90年代,从排名17追赶到世界第三(产量、出口),仅次于日、韩,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造船工业和汽车飞机一样,面临着一个“崇洋媚外”国内市场,“国轮外造、外轮国造”的怪现象曾长期存在。合资、进口的逐项政策和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不配套是一个重要原因。所幸国家及时进行了调整,改善了我国造船业的竞争环境。我们的汽车工业,下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作后盾,上有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八五”时期国家投资汽车工业588亿元,是同期国家对船舶工业投资的7倍,但还嫌国家“投资不足”。一讲技术进步就是要合资,一讲自主开发就是没钱,就是“差距太大,没法追赶”。拿汽车工业和造船工业作比较,两者最鲜明的差距,还是差在精神状态上。文革前,我国有八个机械工业部,其中的“老六”是船舶工业部。1982年,六机部改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中船总和其他四个国防工业部(总公司)同时改组,一分为二。
    20世纪80年代初,六机部在军品定货减少、国内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下,瞄准国际水平,引进消化和自主开发并举,大举进军世界市场,带动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成长壮大。到了90年代中期,我国造船业的产量和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已无可争议地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韩)。仅十多年的功夫,中国造船业就迅速崛起,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实为中国制造各业中的佼佼者,也为世界所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