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财务管理 >> 财务知识 >> 资料信息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 36页)

所属分类:
财务知识
文件大小:
135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 36页)内容简介
内容摘要
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国际贸易的基本思想;掌握绝对优势原理和相对优势原理的含义和内容;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并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进行简单的图形分析。
第一节 绝对优势原理
一、古典经济学家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重商主义者视金银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因而一切国际经济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获取金银,
对外贸易作为获取金银的重要手段,必须以追求顺差为出发点。所以,重商主义主张利用国家政权干预对外贸易。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对重商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1)大卫•休谟指出,在金本位制度下,金银的流入会扩大国内货币供应量,导致国内物价上涨,从而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鼓励商品进口,因此重商主义所追求的贸易顺差在长期内是难以实现的。(2)亚当•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歪曲了社会财富的真正含义,实际上,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不是金银货币的存量,而是可供国民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种类和数量。
二、绝对优势原理
利用简明的术语,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原理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
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第二节 比较优势原理
一、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思想
所谓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较之其他国家在特定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商品的生产相对
地更有效率。
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
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利。简言之,“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二、比较优势原理的数例说明
通过假定英、美两国生产和交换小麦、棉布两种商品,用简单的实例论证比较优势原理。
三、比较优势原理的假定条件
李嘉图模型的假定条件:(1)劳动价值论;(2)2×2模型,即两国生产两种商品;(3)
生产要素充分就业;(4)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5)边际成本不变;(6)不存在贸易障碍和交易费用;(7)贸易平衡;(8)静态经济。
第三节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一、基于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
商品的数量。引入机会成本后,比较优势原理可以表述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相对另一国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这种商品上便拥有比较优势,根据由机会成本决定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可以给有关国家带来贸易利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比较优势原理的几何分析
所谓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的是一国在要素充分就业及发挥最佳生产效率条件下可能生产的
最大商品产出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对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利益进行几何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