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财务管理 >> 收益管理 >> 资料信息

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与公共政策选择研究(PDF 47页)

所属分类:
收益管理
文件大小:
1640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新中国,收入分配,分配制度,公共政策,政策选择
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与公共政策选择研究(PDF 47页)内容简介
内容摘要
第一部收入分配基础理论概述
一、对收入分配理论的回顾与述评
在具体以中国为例,从长期动态角度讨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与公共政策选择问
题之前,需要对经济学说史中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做较为全面的概括与评述,从而明
确界定收入分配体制与政策的概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收入分配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收入分配思想,如儒家的均贫富论、等级分配论、义利论,墨家
的利民论等,源远流长,对我国历史长河中收入分配领域的运行及政策机制产生着深
远的影响。
孔丘作为新兴封建阶级的代言人,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思想。他说:“有国
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部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
氏》)。要求按等级身份地位占有财富,使财富的占有与其等级身份和地位相一致,以
保证社会的均衡与和谐。孔子的“均无贫”思想,往往为后儒引申为分配关系上的均
等主张。
苟卿作为儒家唯物主义哲学代表,在肯定贫富不齐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等级分配
论。他说:“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瞻,则必争。”因此,必须“有贫富贵贱之等,
足以相兼临”(《苟子·礼论》),即只有实行财富分配上的差别等级,人们才都会得到
满足,各自相安无事,社会才会稳定。
墨翟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在收入分配方面提出利民论的思想。对于王公贵族在
衣食住行方面的穷奢极侈的行为,墨翟批评说:“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
中万民之利”(《墨子·非乐上》),全属奢侈浪费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