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财务管理 >> 财务分析 >> 资料信息

资产的根源之信用、金融层面的分析(doc 6页)

所属分类:
财务分析
文件大小:
41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资产,信用,金融,分析
资产的根源之信用、金融层面的分析(doc 6页)内容简介

资产的根源之信用、金融层面的分析内容提要:
    国内学界倾向于把银行坏帐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坏帐,包括80年代许多年份在内;1992-1994年经济过热,特别是房地产经营中大量贷款形成的坏帐;1994年以后形成的不良资产,各约占1/3。(周小川2000第三页)。对于1994年以后形成的不良资产,不少经济学者明确指出其成因在于:其一,国有企业改革滞后,过度负债且经营效益低下;其二,中央财政弱化,财政对银行的自有资本金拨付不足,不能及时冲销坏帐;其三,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干预银行贷款;其四,国有商业银行协助央行承担宏观调控的任务,利润目标与调控目标相矛盾时,商业银行被迫牺牲利润目标;其五,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混合。尽管分设了三家政策性银行,但两种业务未彻底分开;其六,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风险意识淡薄,人员素质不高等等。以上所列的原因涵盖了银行信贷交易发生的全过程,也涉及到银行和企业制度变革滞后的问题。但是,该解释框架存在一些模糊之处,例如,国企改革的进程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不少国企经理人认为银行不能提供进一步的资金支持也延缓了改革进程。应予以充分注意的是,当前的新增不良债权是在剥离不良资产、在商业性贷款与政策性贷款分离以及银行内控机制逐步强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点贷款清偿的角度来看,既有“无钱还贷”的现象,也有“有钱不还”的现象,甚至有“欠款不催”的情况下,后二者均是以上解释框架所难以解释的。

  直接切入到信贷交易的过程中考察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的确可以抓住一些问题。但是,这忽视了信贷行为发生的制度背景和金融经济环境,所指出的原因也存在逻辑上的相悖。例如,提高银行的风险意识,则导致通货紧缩条件下的“惜贷”行为。由于融资渠道单一,“借贷”有效扼阻了企业的现金流入从而扼阻了产业循环,直接导致前期贷款成为坏帐的可能性上升。相反,从信用制度入手,对信贷需求和供给的各环节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把握不良债权出现在哪个环节,还可以找出其内在的逻辑链条,从而挖掘新增不良贷款的根源。
  二、不良资产产生的背景:我国现代信用体系的逆向演进
  1949年以后,我国现代信用发展的历程具有相当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银行业垄断为起点的逆向演进。
  1.信用体系演进的一般模式。
  私有制造成了财富占有的不均和分化,进而出现了借贷。实物借贷是最早的信用形式,也是信用体系演进的起点。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迫使实物借贷让位于货币借贷,但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货币借贷一直未能彻底排除实物借贷。在金融货币流通时期,由于货币数量相对有限,所以出现了高利贷。直到商品货币关系的极大扩展,经济中形成了大量的货币资本供给,高利贷才丧失了垄断地位,但并未根除。生产的社会化进程创造出与企业直接相联系的现代信用形式: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迅速繁荣起来,成为直接服务于商品流通,推进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的强大动力。商业信用同时创造了大量的流通工具——商业票据,被马克思称为“商业信用货币”。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商业信用存在的根本依据在于社会化大生产,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银行券也是以商业票据为基础,通过贴现期票而发行。“银行券无非是由银行家开出的、持票人可以随时兑现的、由银行家用来代替私人汇票的一种汇票”。社会化大生产推动了商业信用的巨大发展,也正有了商业信用的繁荣,银行信用才得以发展起来。当然,商业信用只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的信用形式,只能以商品资本的形式提供出来。商业票据也只能在一定的范围里作为支付手段而流通。这是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银行信用在很长的时间内从属于商业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居于辅助地位。其间,分散风险和积聚资本的需求引致产生了股份信用。股份信用的发展固化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制度,并形成了股票市场,与商业票据市场、信贷市场构成了现代金融市场。斯密的真实票据论(The Real Bill Doctrine)是以当时的经济条件为背景的: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同商业流通有关的闲散资金,都是临时性存款,为了保证随时偿付提存,银行资产必须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所以,银行贷款必须以商业为基础,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为抵押。银行信用主要用于向企业提供流动资本。

  随着货币制度的变迁,银行信用凭借其广泛接受性和创造功能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信用集中。在信用集中于银行的过程中,其他信用形式(包括政府信用、民间信用、企业间借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地得以长足发展,尽管在信用总量中的比重下降,但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完善的金融市场形成后,非银行融资形式又会在一定范围内取代银行信用。各类金融机构参与信贷市场。衍生工具的发展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使得银行的市场分额逐渐降低。信用体系逐渐演化成为以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为核心的、开放的复合体。这是信用体系演进的一般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