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企业管理 >> 供应商管理 >> 资料信息

供应商质量管理教材(PPT 234页)

所属分类:
供应商管理
文件大小:
1500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供应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教材
供应商质量管理教材(PPT 234页)内容简介
1.1 策划
1.1.1是否已具有了顾客的要求?
1.1.2 是否已有产品开发计划并遵守了给定的目标?
1.1.3 是否规划了实现产品开发所需的能力和资源?
1.1.4 是否考虑并掌握了 产品的要求?
1.1.5 是否进行了以现有要求为基础的产品开发可行性研究?
1.1.6 是否规划了/已具备了项目进展所需的人员和技术的必备条件?
1.1.7 是否分供方也进行了相应的策划活动并能为此提供证据?
1.2 落实
1.2.1 是否进行了设计FMEA 并确定了改进措施?
1.2.2 是否对设计FMEA在项目进展中即时更新,已确定的措施是否已落实?
1.2.3 是否制定了质量管理计划?
1.2.4 是否已获得各阶段所 要求的认可/合格证明?
1.2.5 是否已具备必需的 开发能力和资源?
1.2.6 是否检查了分供方相 应的活动并能提供证据?
2、过程开发
2.1 策划
2.1.1是否已具有了产品的要求?
2.1.2 是否已有过程开发计 划并遵守了给定的目标?
2.1.3 是否规划了实现批量 生产所需的能力和资源?
2.1.4 是否考虑并掌握了 过程的要求?
2.1.5是否规划了/已具备了项目进展所需的人员和技术的必备条件?
2.1.6 是否进行了过程FMEA, 并确定了改进措施?
2.1.7 是否分供方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划活动并能为此提供证据?
2.2 落实
2.2.1 在项目进行中发生变化时, 是否对过程FMEA进行了更新, 已确定的措施是否已落实?
2.2.2 是否制定了质量管理计划?
2.2.3是否已获得各阶段所 要求的认可/合格证明?
2.2.4 为批量生产认可而进行的试生产是否在批量生产条件下进行的?
2.2.5生产文件和检验文件 是否已具备,是否齐全?
2.2.6 是否已具备必需 的生产能力和资源?
2.2.7 是否检查了分供方 相应的活动并能提供证据?
1、分供方/原材料
1.1 是否仅允许已认可的且具 有质量能力的分供方供货?
1.2是否确保了采购件质量符合要求?
1.3 是否对供货质量业绩进行了评价,出现与要求有偏差时是否采取了措施?
1.4 是否与分供方新产品与过程的持续改进商定了质量目标并付之落实?
1.5 已供货的批量产品是否得到了所要求的认可,并落实了所要求的改进措施?
1.6 针对顾客提供的产品,是否 遵守了与顾客事先商定的方法?
1.7 原材料库存量是否 适合于生产要求?
1.8 原材料/内部剩余料是否 按照要求发送/存放
1.9 员工素质是否满足了 相应的岗位要求?
2、生产(每一道工序)
2.1 人员/素质
2.1.1 是否授予员工监控产品 质量/过程质量的职责?
2.1.2 是否授予员工对生产 设备/生产环境所负的责任?
2.1.3 员工是否适合完成所交付 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2.1.4 是否有包含顶岗安排 的人员配置计划?
2.1.5 是否建立并有效地适 用了员工的激励机制?
2.2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
2.2.1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 能确保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
2.2.2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测量和检验设备能否有效地监控质量要求?
2.2.3 生产工位和检验工位 是否符合要求?
2.2.4 在生产文件和检验文件中是否标出全部的重要事项并得到遵守?
2.2.5 对于调整工作是否 配备了必需的辅助器具?
2.2.6 是否在生产开始时进行了生产认可,并记录调整数据和偏差情况?
2.3 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2.3.1 生产数量/批次大小按要求而定,并有目的地运往下一道工序?
2.3.2 产品/零件是否按照要求 存放,运输器具/包装设备是否与 产品/零件的特点相适应?
2.3.3 废品、返工返修件和调整零件以及车间里的余料是否坚持分开存放和标识?
2.3.4 整个物流是否保证了不混批/ 不错料,并确保了可追溯性?
2.3.5 工装模具、设备和检测 设备是否合适地存放?
2.4 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2.4.1 质量数据/过程数据是否被完整 地采集并具有可评价性?
2.4.2 质量数据/过程数据是否用统计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导出了改进计划?
2.4.3 与产品和过程要求有偏离时,是否分析了原因,并制订了纠正措施?
2.4.4 是否按时实施了所要求的纠正措施并检查了有效性?
2.4.5 是否定期对过程和产品进行审核?
2.4.6 是否对产品和过程 进行持续改进?
2.4.7 是否确定了产品和过程的目标,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监控?
3、顾客关怀/顾客满意度
3.1 是否满足顾客对质量管理 体系、产品和过程的要求?
3.2 顾客关怀是否得到了保证, 是否收集和处理了顾客抱怨?
3.3 对抱怨是否快速反应, 确保了产品供货?
3.4 与质量要求有偏离时,是否进行了缺陷分析并实施了改进措施?
3.5 员工素质是否满足了相应的岗位要求?
3.6 是否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 验证了D/TLD零件?
3.7 是否满足了顾客对于包装、周转箱的标识以及数据交换的要求?
现场改善工作与五个步骤,每一个步骤相当于一个“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