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精品资料网 >> 行业分类 >> 金融保险 >> 资料信息

关于公正问题的经济学论争(rtf 22页)

所属分类:
金融保险
文件大小:
555 KB
下载地址:
相关资料:
问题,经济学
关于公正问题的经济学论争(rtf 22页)内容简介

一、 真问题与假问题
二、 关于“权贵私有化”
三、 自由主义与社会公正
四、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
五、 关于吉尼系数与社会分化问题
六、 经济学家要讲公正,经济学要讲逻辑:

 

张曙光先生是我所敬重的经济学前辈,其著述诲我甚多。但也有我不能苟同之论,听说先生要抛玉引砖,批评我辈,我当然很愿受教。不意读过两个文本[1]后,好生不解:张先生不仅自称“缺少政治敏感”,暗指我为“政治敏感”者,而且说了许多没来由的话。我反思再三,觉得可能因为拙文中“伪问题”及“权贵私有化”二词过于贬义,有人感到受了伤害。也罢,感谢张先生批评,就改用“假问题”和“公仆私有化”吧,如何?

但除此外,张文的许多看法我就难以理解了。首先,张先生指我为“政治敏感”者,大概指我说的“民主私有化”而言。但盛洪先生在产权问题上就“民主”(或曰“公共选择”)讲了那么多的话,张先生怎么就没觉得“政治敏感”呢?崔之元等先生大讲“经济民主”,(当然,那是体现在文革、人民公社、鞍钢宪法上的“民主”)张先生还主持过有关的讨论会,当然他未必同意崔说,但他也没指那种说法是“政治敏感”,是违反“规则”、不合“理性”的呀?为什么盛洪先生反对“公共选择”并不“敏感”,而我赞成“公共选择”就触及“敏感”了?为什么崔之元先生弘扬官办“民主”就是学术见解,而我谈民主就成了“进行政治批判”?

盛洪先生认为产权改革过程(请注意他讲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改革的目的是明晰产权使之可交易,这是另一个问题)不应该搞“公共选择”而应该搞“双方交易”,我则认为公共资产的处置必须经过公共选择(包括由公共选择的代理人在公共监督下的交易),无论我们谁是谁非,都明明是一个层次的讨论。不知张先生从何判定盛洪的说法是学理,而我则是“将学理层面的问题扯到政治层面来讨论”?
……


..............................